20160628_203045.jpg自己打馬賽克的概念?

希臘神話有一個「比馬龍效應」,後來曾在教育界中實驗過(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google),確實對教養有所幫助。簡而言之,就是你對孩子賦予正面期望,她就會往那個方向走。一旦你以負面的情況「期許」(詛咒)她,孩子則可能自暴自棄落入你的猜測。(大家應該多少可以猜出原因)

 

但負面言語經常蘊含父母的恐懼,我自己覺得這往往源自幼年的被對待,必須梳理清楚問題的癥結究竟真的是「孩子不…,就會…!」還是「『你害怕』孩子不…,孩子就會…!」兩個問題是不一樣的,需要調整的地方也大不相同。

 

三歲的孩子常常有能力走路,但是她們不想走!小羽毛也是這樣。

 

前陣子家族出遊,小羽毛又要抱抱。我突然想到社團裡分享的說話經驗,就把它拿來試試。我對小羽毛說:「哇!我看妳下車的姿勢,充滿力量,妳走路的姿勢好有力啊!如果妳可以繼續練習走路,妳的小肌肉一定很快可以超過爸爸!」然後,小傢伙就開心的自己走了。一路上,期許她、鼓勵她,媽媽偶爾帶點動作。

 

最後,她幾乎走完全程,除了吊橋的部分。

 

昨天買菜時,又試了一次,確實能激發孩子的動機。就我觀察,4歲多的孩子還是非常期待媽媽讚許的眼光(也許更大還是如此~)。

 

這是正面期待的嘗試,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量身訂做才能運用。

 

最近的狀況是3歲4個月的小羽毛怕上髒廁所。羽毛爹為此十分震怒、憂心,他以為女兒會變得嬌生慣養。我不認同這個連結。上髒廁所究竟是被老一輩要求你得忍受,翻版的吃苦當磨練,還是她的有所為、有所不為?端看你怎麼解釋。

 

(我問了許多網友,確實有許多人不敢上髒廁所。這點出乎我意料,一來可能我對髒亂的標準比較低,一來已經內化台灣廁所的狀況,嘗試說服自己。但小羽毛還沒有。這點可以努力的部分還很多。之後再談)

 

我能同理妳的不上髒廁所,但也必須教妳如何維持廁所整潔。所謂嬌嬌女,在妳自己拿起馬桶刷時,就不應該存在這樣的指控。莫忘了比馬龍效應!

 

當孩子壓根還沒形成嬌嬌女個性時,過早的擔心與連結是否反映了父母的幼年經驗?這時我們可以問一句「親愛的,你曾有選擇的權利還是每次都不被允許說話呢?」

 

俗諺的「有耳無嘴」又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
 

我們用愛灌溉孩子。親愛的,我們等她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newlife0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