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親子共讀中,如何討論是一個有趣的事情。從孩子的發問與回答,可以觀察他的認知發展。像是小羽毛曾經指著《寒冬用品店》裡大熊與小睡鼠講悄悄話的一幕,笑問:「好好笑喔!明明是秘密還告訴別人。」

 

20171204_104121.jpg這是一個朋友互贈禮物,卻不讓對方知道的溫馨故事。

 

這句發問,看似尋常,意義卻很重大。因為這是在聽了兩年的故事後,孩子首次質疑故事邏輯的代表。意思是大部分的故事,進去她心裡的程度,成人不得而知。直到反問、質疑與對話開始出現,(成人才能一窺)她才加入自己的理解與判斷。

 

小羽毛的理解是文字與行為上的斷裂,造成意義的不明確。故事主人翁明明說的是「秘密,不可以告訴別人喔!」自己卻告訴別人了。

 

小孩對這樣的衝突感到莫明所以,所以提出自己的觀察。

 

成人可以理解故事的鋪排是有原因的,為了要鋪後面的詪。所以這裡比較像是,「不可以說出去(為了表示慎重),也不要讓大熊/小睡鼠知道(秘密)」。但孩子還不知道這個意思。

 

當孩子有這樣的提問,我剛開始只是笑著重複她的話語,讓她知道我能理解她話裡的涵義。當同樣感嘆又出現了第二次與第三次時,我就能確認她不懂這裏面的轉折。我先接住了她的疑問與感想,才笑著引導她思考與觀察故事裡的安排。

 

當她比較能理解書裡所說「祕密」的意義時,對話就有明顯的轉變。遇到同樣一句話時,她會自我解答,「哈哈,牠說祕密是不能讓大熊/小睡鼠知道而已。」並且快樂的感覺自己理解了這層意涵。

 

類似的例子還在《我願意》這本繪本中。小羽毛已經聽過《我願意》無數次,近期才指著其中兩幅畫問我「她是誰?」並且自作解答,「她是小若(主人翁)」。

 

這本書的時間跨度比較大,跳著講述孩子從出生到婚嫁的片段。

 

因為這年紀的孩子還缺乏守恆的概念,所以無法理解繪本在時間跳躍時,所畫的主人翁是同一個。我就著她的疑問,引導觀察與來回確認想法。最終,她興奮的自行發現繪畫的主題。

 

成人如果抓住孩子對話裡的意義,能深化共讀的樂趣與效果。而我,特別喜歡傾聽孩子的話語,去想著她的思考是在哪個地方漂流著。偶爾觀察她是否卡住。需要幫忙或者她主動提出需求時,跟她一起推一下、順一下,有了更多的勇氣與能力,快樂的小水手又能繼續出航了J

 

備註:這是近年積極在做的事,如果有機會希望能試在別的孩子身上,看看會不會也出現質的跳躍。

arrow
arrow

    newlife0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