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事情是需要練習的~(自己打的結)
不記下來
什麼都遺忘了
不知道哪一天開始不哭的
那聲淚俱下的心情
說不要分離
變成嘟囔幾句的
我不要去上整天
去練習一件不熟悉的事
練習分離
我不能知道的是
是不是那些包容都已經進入腦海
還是長出自己的力量
那些糾纏的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給出的寬容
化成了偶爾的彈性半天
那也無妨
所有我能做的
只是支撐著妳
在前面
在後面
也在妳旁邊
小羽毛上學約三週後,不斷哭著說自己「不想去上學」。一關一關的排除,總算釐清原因,不想離開媽媽這麼久。
這可怎麼辦呢?!
身邊反對的聲浪非常大,內心也一度猶豫。究竟會不會像大家說的,無法適應整天班???
這件事讓我苦惱了好久好久,常常遲到與十八相送,也曾經被哭著抱離。
彼時剛好是我師訓最……忙碌的時候。
小羽毛曾經設計了集點制,要來激勵自己。她說一個整天班,可以得到媽媽的抱抱。兩個整天班,媽媽按摩服務。三個整天班,媽媽親一個。集到九個,要養一隻兔子。
可是除了養兔子,上述的獎勵都是日常。
她自己也很清楚。
偶爾哭著哭著,還是拖拖拉拉。
某一天在樓下,我一邊開門輕描淡寫地問她,「這樣會不會壓力太大啊?」
她垮著臉說,「對呀!」
我說,「雖然妳激勵自己是件很好的事,但我覺得不要這樣啦!」
我可以要求她,也可以讓她自發地完成,或沮喪的失敗。但我有點不想這樣。
集點計畫大概兩週,我們就不做了。
這之間,我有很多撞牆的猶豫。就在我某一天忍不住詢問教育界的前輩時,突然想通了。幼兒園的設計是全天班,並不是孩子一定要上全天班,可能更多是為了父母的工作。如果,我願意為了孩子調整,那又何妨。
現在怎麼樣,以後未必怎麼樣。我用了好些言語,跟另一半與家人溝通。
成人的恐懼,有時大的令人無法招架。
某一天我突然想到,我不斷的同理,那是停留在感受的層次,要怎麼做,則是孩子需要的引導。後來,我用了發現與創造,完成這一個循環。我們可能做著不喜歡的事,感受自己的情緒、發現其中的小愉悅、創造更多的精彩。
於是,我們偶爾用繪畫與故事,用街頭的風景,完成了這一層層的循環。
感受
發現
創造
都無比重要
在內化的時候,不斷支持與引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