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本問題導向的親子教養書,也是作者多年育兒經驗的集合。我追了她的四本書,很喜歡她說的”孩子聽懂了嗎?” 成人的許多概念、語句都是經過漫長的學習而來,但等我們長大,卻往往忘記了這一切。我一直記得蒙特梭利的教育曾提到一句——孩子飽受不被成人理解之苦。少了一份同理,我們搞不清楚孩子為什麼如此狀況外,甚至為此大動肝火。
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教戰手冊,是作者個人的心得,如果我們能掌握其中的關鍵,也許可以解開許多親子間的難題。
書中很常提到的各種對話「練習」,同時強調「孩子不是不聽話,可能是聽不懂!」這點太有感覺了。
以往小羽毛回鄉時會在三樓床上跳上跳下感受咚咚咚的聲音,她覺得好玩,可苦了睡在二樓的公公。羽毛爹也會厲聲大吼(好啦!有愈來愈好的趨勢XD),他說:「你這樣會吵到阿公!」但小傢伙依然故我。我的OS是:「小羽毛那麼小,她怎麼會知道她的跳會影響到阿公……」
是的,這有因果關係、邏輯、還有最重要物理上的共振效應。甚至她聽不懂羽毛爹的勸告!羽毛爹只說了一句「你這樣會吵到阿公!」言外之意是「不要跳。」但彼時還小的小羽毛沒有慧根領悟到他爹這層深意。於是,羽毛爹火冒三丈以為孩子不聽話。——「孩子不是不聽話,可能是聽不懂!」請念三次,非常重要!
如果你的孩子常常也是有聽沒有懂,而你經常卡關。誠心推薦這本——「孩子只是卡住了」。以下是我熱騰騰的心得分享,我沒有書商推薦唷~~(文長)
1.父母的不配合,讓孩子看到父母的配合與為什麼不能配合。孩子容易把父母的好視為理所當然,因此只關注在父母不配合她們的需求,但是應該讓孩子了解父母的不配合是不能還是不願意。(這點有點像孟子所說的「挾泰山以超北海,語人曰:『我不能。』是誠不能也。為長者折枝,語人曰:『我不能。』是不為也。」
2.是偏心還是有能力讓的人?解決手足糾紛的關鍵,讓孩子懂父母的選擇是因為年長的孩子有能力讓了。
文太長休息一下看封底XD
3.生氣的種類。原來生氣有好多種,父母會因為害怕而生氣、因為擔心而生氣,孩子懂你為什麼生氣嗎?不要讓孩子卡在你表現出的情緒,而不懂你背後的關心。(這點也很觸動我,我本來都不想讓孩子碰到我們生氣的狀況XDD)
4.關於頂嘴,原來只是用錯語氣和態度。讓孩子練習用不同的語氣和態度說話。(這點很觸動我,其實我到這麼大了還不知道……QQ)
5.當孩子報喜不報憂,來吧!到我的懷裡哭,當妳需要幫助的時候。當孩子只會報喜時,有可能她們在憂傷時不知道如何求助。(這點讓我想到曾讀過日本有位遭到霸凌的孩子,最後跳樓自殺。母親毫不知情霸凌的真相,很自責地問遍了孩子的同學,才得知孩子是因為不想讓父母擔心才不願意對父母說。)
6.樣品:父母示範的力量。(這點讓我想到當小羽毛不想借玩具的時候,我可以示範給她看不傷人的保護方法。我一直卡在孩子不會處理的感覺,但忘了思考大多數時候我們示範借東西給人、分享的感覺,但是有教她怎麼保護自己心愛的東西嗎?答案是沒有!我也需要示範不借東西該怎麼辦,未必需要大哭。讓孩子練習保護自己東西的能力。)
7.同理,也要處理。肯定孩子有哭的權力,也要教她怎麼得到想要的東西。因為隨著小孩長大,要傷父母很簡單,像是自己成年後對父母的傷害(我對這句很有感覺,懺悔中)。(這點其實是育兒室有鬼的概念,沒有幫孩子度過的關卡,會在日後回報給父母。例如馬偕小兒科醫生提過的現在沒有陪孩子的時間,未來只是挪用來處理他們的問題行為。)
我們同理孩子面對狀況的情緒,例如拿不到桌上的東西在大哭,我們如果只有說「你拿不到在哭嗎?」「你很難過齁。」這只是同理!她下次還是會因為你把東西放那麼高而難過。可以教她「那我們可以試試怎麼樣拿得到?」引導孩子去想,她要的是什麽?要哭還是要想辦法解決?讓孩子跳出遇事就大哭的處理法。
8.讓孩子了解不同語氣帶給人的不同感覺。(這點今天剛好也跟小羽毛說了~PG團裡的孩子給小羽毛餅乾,小羽毛大聲回以「不要」。路上跟她示範了「不要!」還是「謝謝妳,不用了!」比較好聽。她就知道後者比較客氣,但還是需要反覆練習)
9.感同身受力量的培養:對孩子說,謝謝妳懂我的感受。
10.在對錯之外的觀感問題(大小孩專用)。
11.孩子用全部的感官,學習身邊一切事物。
12.跟孩子站在同一邊的意思是看到孩子的困難點幫她們破關。
13.給父母的提醒:能解決孩子的困難叫溝通,反之叫嘮叨。(自我警惕@@)
14.讓孩子用多元角度看事情,沒有對錯。引導孩子看到衝突的本質。
我們所要做的不只是幫助小孩進行各種物件的「練習」,應該包含更多人際、行為的練習,就像蒙特梭利所說的「如果孩子做錯了,那只是練習不夠」。
在不打不罵之外,我們可以練習如何教養。這本書,有一些很精采的示範唷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