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0714_230428.jpg

教養最後都回到了自身,那些焦慮、催促或氣憤,從我們心裡投向孩子,像滾雪球般,最終彈回的是懊惱與心疼。網路上好多討論,媽媽自責、無助,充滿罪惡感的反省(爸爸的反省呢?)(這代表……至少媽媽有自省能力?)

 

愈自覺,愈難受。我還是常常對小羽毛發脾氣,像牽小蝸牛似的,只能提醒自己莫忘初衷。小羽毛會提醒我,但過一陣子在不同題目上又撞牆。Blog的寫作是一種紀錄,敦促我前行。(當然這只是其一,我還是常常記錄在大夥看不見的地方)

 

羽毛爹上早班時,我壓力特大,很怕孩子吵到她爹睡覺,口氣就會變得急促。那天小羽毛又不睡,我索性牽她到外頭,慢慢刷牙、換睡衣,省去了時間緊迫盯人的窒息感。空間的彈性果真有好處,忙完睡前儀式,母女倆都可以平靜。

 

我自覺教養書與文章的好處還是在臨陣磨槍,不亮也光。閱讀、內化、閱讀、內化,直到衝破羅網,畢竟三十年的積習很難改。藏在意識的深處,可能是我們的傷。但不曉得在哪個衝突即發的時候,靈光一閃的念頭就化解了危機,皆大歡喜。

 

這陣子書店吹起了諮商與心理治療風,當然也吹進了育兒界。每個人身上的傷,都應該好好治療。對我的好處是可以診斷自己,連我讀過的女性主義、文化理論們都成為沃養。

 

是的,我娘是全職母親,照顧好全家經濟支柱成為首要,可到我身上,就成了某種壓力。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我很怕觸怒對方XDD不過,壓力可能是自找的,只要自覺,就有彈性與解套。

 

自覺是好事,父母都願意為孩子改變的,只要願力夠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wlife0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