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6  

我們從未當過父母,也未曾在正規教育中學習如何當個好父母。網路上、書架中,時時有千百條教養手則讓人無所適從。但我還是不知道如何當個好父母,去挑起教養的重責。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當個好父母?

是的,我們可以在錯誤中學習,但據說人的神經模式建立了A-->B的迴路後,很難跳脫發展出A-->C,A-->D,所以我們只會A-->B。什麼是A-->B的行為模式?幸運的話,那是一個我們被善待的時光、一個良好的互動模式,更多時候那是一種我們自己也厭惡,甚或不想面對的過去。但卻很難跳脫! 因為我們陷入了只會從A到B的走法,只能複製以往的育兒模式,那個幼時可能為此受傷、長大為之嗤鼻的模式。也就是在充分的自覺未被開啟前,我們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互動,於是A又走到了B,我們變成了不想要變成的人。

我給自己的第一門功課是謹慎的對小羽毛說話,在我能力範圍內去省察自身語言的矛盾、錯誤與傷害。對我而言,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。在長期專業浸潤下,我深知語言與文字的有限性。然而,這有限性除了是紙短情長,還藏了意識形態與種種難言的情結。情結 (complex) 糾纏著自身的偏見、被錯誤對待的挫折還有許多難言的心思,卻在不意間洩漏出來。挖掘這語言文字底下的深意,是研究者的工作,但語言與文字的威力極大,殺傷力也強。被小小傷了自尊心、自信心的孩子,也許仍會長成我們社會的中堅份子,但那傷口很深,深到足以貫穿三十年、四十年甚至更久的生命。也足以在我們與父母盡釋前嫌時,在對方心口上狠狠畫下一道血痕。父母之難為呀,是因我們從來都不想要傷害孩子,那個我們放在手中、心上珍視的寶貝。但我們就是做了,在有意無意間。

為此,我不想重蹈覆轍,我努力提醒自己不在小羽毛成長的路上為她設置路障。

我又想起幾日前分享戰國策的對話,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努力去學習,那是我愛妳的方式。親愛的小羽毛,請在我怠惰時,提醒我。

好好愛妳的第一重自我提醒:謹言。

 

p.s 謝謝專研教育哲學的好友March對腦科學知識與人的分享,獲益良多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wlife0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